專家簡介

趙敏娟
趙敏娟,主治醫師,2010年畢業于新疆醫科大學,獲醫學學士學位。全國創面治療師,河南省燒傷康復協會委員。從事燒燙傷診治多年,熟練掌握各種燒傷疾病的診治、淺表皮膚腫物的美容縫合技術、腋嗅微創根治手術、淺表疤痕的綜合治療等,尤其在難愈性創面的診治及燒傷后的康復治療方面有獨到的見解。曾先后到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燒傷中心、駐馬店159醫院燒傷中心參觀學習。在《中國燒傷創瘍雜志》、《中國醫療美容》等國家級雜志發表專業論文3篇。行醫理念:立志行醫德為先,治病救人心所系。
火災幾乎是我們身邊最普遍,也最可能遭遇的災難,對我們來說,掌握一定的火災逃生自救知識是非常必要的。由于在火場中的人可能受到燒傷、窒息、中毒、爆炸危害、倒塌物砸埋和其他意外傷害,所以火場避險的基本原則就是趨利避害、逃生第一。
逃生方法
家庭成員平時就要了解掌握消防安全知識,火災逃生的基本方法及熟悉幾條逃生路線。
一、室內著火:
首先一定要冷靜下來,如果火勢不大,可盡快采取措施撲救。如果火勢兇猛,要在第一時間報警,不要貪戀財物,立刻逃離。要當機立斷披上浸濕的衣物、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沖出去(切勿乘坐電梯)。
如果發現客廳起火,火勢已無法撲救,你被困在臥室,關緊房門用(浸濕)被褥,衣物等堵塞門縫,以防止外部火焰及煙氣侵入。用打手電筒,揮舞衣物,呼叫等方式向窗外發送求救信號,等待救援。
千萬不要盲目跳樓,利用陽臺,落水管等逃生自救。也可用繩子把床單、被套撕成條狀連成繩索,緊栓在窗框、暖氣管、鐵欄桿等固定物上,用毛巾、布條等保護手心,順繩滑下,或下到未著火的樓層脫離險境。
二、室外著火:
1、先用手試一下門把及門是否灼熱。如果不熱,可用身體和腳抵住房門,小心開條小縫觀察門外火情,如室外煙霧不濃,氣體沒有灼熱,要當機立斷披上浸濕的衣物、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沖出去。
火災煙氣具有溫度高、毒性大的特點,人員吸入后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統燙傷或中毒。因此,逃離時要用濕毛巾掩住口鼻,并盡量避免大聲呼喊,防止煙霧進入口腔。也可找來水打濕衣服、布類等用以掩住口鼻。通過濃煙區時,要盡可能以最低姿勢或匍匐姿勢快速前進。注意,呼吸要小而淺。
靠墻逃生,消防員進入著火的房屋時,都是沿墻壁摸索進行的,所以當被煙氣窒息失去自救能力時,應努力滾向墻邊或者門口。同時,這樣做還可以防止房屋塌落砸傷自己。
2、若發現煙霧彌漫,熱氣由門縫逼進灼熱難耐立即關門(或發現門把或門已發燙,千萬不要開門)以防大火躥入室內,要用浸濕的被褥,衣物等堵塞門窗縫,并潑水降溫,以防止外部火焰及煙氣侵入。
用打手電筒,揮舞衣物,呼叫等方式向窗外發送求救信號,等待救援。
千萬不要盲目跳樓,可利用陽臺,落水管等逃生自救。也可用繩子把床單、被套撕成條狀連成繩索,緊栓在窗框、暖氣管、鐵欄桿等固定物上,用毛巾、布條等保護手心,順繩滑下,或下到未著火的樓層脫離險境。
現場急救
一、燒傷:沖、脫、泡、蓋、送5個步驟
沖:自來水沖洗20分鐘,首先能清潔創面,同時降溫能減輕疼痛、水腫。
脫:脫去燒傷部位的衣服,注意保護燒傷局部的表皮,尤其是游離的表皮。
泡:再用自來水泡20-30分鐘。
蓋:用保鮮膜或干凈的塑料袋輕輕蓋住傷口,保持傷口清潔、避免污染。
送:及時送正規醫院就醫。
另外火災發生時干熱的氣體及產生大量的濃煙,可以造成吸入性的損傷,早期的一些癥狀較輕的患者容易被忽視,不能及時就醫造成嚴重后果。
二、骨折:如果病人是開放性的骨折,這種情況一定要用干凈的毛巾或者紗布覆蓋創面,以免導致創面二次遭受污染,后期引起創口感染,并且容易導致骨髓炎的發生。行簡單的固定,可以采用就近的木板、樹枝、木棍之類的物體固定骨折部位,防止骨折部位搬運時出現活動引起骨折部位二次創傷。一定要及時的轉運就診。
三、擦傷、劃傷等:用干凈的毛巾或者紗布覆蓋創面或加壓包扎,減少創面出血并避免導致創面二次遭受污染。及時的轉運就診。
|